参加抗疫志愿服务这件事,我应该做,我也想做,而且是一定要做好的”,简洁的言辞中流露出坚定的信念,作为学生工作者、医生家属、党员干部,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梅喜萍,出门参加社区抗疫,回家支持家庭抗疫,在线教育学生正确防疫,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天候抗疫60多天。
出于本能,站在学生防疫一线
刚发现疫情的时候,很多人以为离我们很远,梅喜萍从做医生的先生那了解到很可能是一种传染病。2020年的元旦前后,学生在准备期末考试,梅喜萍就动员其他辅导员老师和学生骨干,督促学生做好防范工作。那时并没有确定为新冠肺炎,但还是毅然采取了防控措施,“学生安全是第一位的,学生不清楚严重性,但老师们知道,这种防控工作一定要做在前面,这是一种本能”。梅喜萍专门对学生做了专题培训,要求学生要提高防范意识,注意个人防护,同时每天到宿舍、班级关注学生身体状况,与辅导员、课任教师等保持密切联系。
学生寒假离校后继续追踪情况,大年三十还在给学生和家长打电话,为学生提供详细的防护方案,宣传相关知识,引导学生释放心理压力。新学期全面开展在线教学,她又牵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,统筹做好学生网络流量补助等工作。此外,梅喜萍丝毫没有放松学生就业、网上上课、健康统计、现居住地信息统计等工作,始终站在学生防疫工作的第一线。
守护家庭,支援武汉抗疫一线
梅喜萍的爱人是湖北省肿瘤医院的医生,每天在上班,上班都是在打仗,身体体能几乎都是处于极限状态。每天都要从急诊室回来,还不间断地接触发热病人,每天都暴露在高风险的感染环境中,心理上也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。“他每天在医院上班很辛苦,风险也很大,我必须在生活上照顾到位,心理上给予更多地支持和安慰”,梅喜萍表达了作为妻子对于爱人和家庭的责任。
梅喜萍和爱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注重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,疫情期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梅喜萍每天协助爱人做好个人防护,每天出门前都要检查一遍爱人是否防护妥当;爱人进门换下所有外套、口罩、手套、鞋子、手机、钥匙第一时间拿到阳台消毒处理在家自觉隔离;爱人使用的房间保持通风保持清洁被子勤洗并高温消杀,还有遥空器等易接触的物品也用吹风机高温消毒;用电熨斗高温烫衣服;用漂白水浸泡鞋子底部,刷鞋子的话就带着吃虾子的手套,然后用电吹风吹干;每天坚持餐具厨具茶具水煮30分钟消毒;特别注意门把手、开关消毒;更加注重安排好一日三餐,不吃生冷食物等等。
在心理方面就是多支持爱人的工作,爱人工作中的问题都会认真聆听并讨论解决方案,尊重支持爱人的决定和选择,每天还会分享一些开心的事情,为他加油鼓劲。作为家庭的“贤内助”,梅喜萍对爱人生活上的健康防护、心理上的鼓励支持使爱人能够安心坚守岗位,是爱人奋战在工作第一线的坚强后盾。守护好爱人,守护好家庭,就是对武汉抗疫的支持。
主动请缨,站上社区抗疫一线
接到武汉封城通知时,梅喜萍主动向社区提出做志愿者。她直言:“一是考虑到家里有医生,可以利用他的专业知识,可能会为社区提供一些方便,二是不做些事情会增添紧张感和愧疚感”。接着第二天晚上就突然接到通知,被任命为楼栋临时党支部书记,且要马上做好物资分发、快递配送的人员安排。梅喜萍赶紧组织其他志愿者开会,熬夜将工作安排进行落实,有些问题还不得不见面解决,这时个人防护又成了问题。事出突然,防护服等并没有来得及准备,梅喜萍爱人虽然在医院工作,但也缺少这些防护物资,医生自己都没有,无奈之下,梅喜萍将爱人用过的口罩用吹风机吹过后接着用;没有防护服就穿了原来在药学院工作时留下来的工作服!
在民大社区中,梅喜萍所在的楼栋确诊病例最多,楼栋里有数十个退休老人,情况最为复杂,工作的挑战性也最大。刚接手这份工作梅喜萍和志愿者都没有足够的经验,就带着志愿者边摸索边学习,找漏洞,不断改进。第一次发物资是懵的,第二次就开始亲自编写配送方案,“不停的改进,改到最好为止”,这是梅喜萍和团队成员的信念。经过不断完善,梅喜萍发明了“电梯配送、纸箱接收”的物资传递方式,避免了任何交叉感染的机会。
疫情期间,除了常规的物资配送、业主健康情况统计上报等工作,梅喜萍亲自为业主喷消毒水,利用吃饭时间为业主提取快递,帮业主安排车去医院,为生病业主找药、送药,将煤气、燃气、维修等的联系方式和各种求助电话做成生活小贴士发到群共享里,方便业主及时联系。“多做些事情,才不会让大家感觉得力量,自己也会忙得没空紧张和担心”。
梅喜萍还建立了互助组,与支委成员一起对困难业主进行帮扶,每天敲门问候,有老人不会上网买菜,又不会使用手机;还有老师不会做饭吃,需要上门解决。“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”是疫情期间梅喜萍做志愿服务的原则,包括不要敲门以避免接触,邻里互助时哪些东西可以送、哪些东西不能送、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送。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,梅喜萍对退休老教工、生病的在职职工及家人等进行了电话慰问,了解基本生活状况,关心身体健康状况,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。
春风化雨,走上心理抗疫一线
疫情带来的不仅是病毒的威胁,还有疫情造成的心理恐慌,以及封城、封楼等带来的心理压力。楼栋封闭,有的居民要出去,有的居民很不耐烦。楼栋有确诊病例,居民很恐慌。梅喜萍用爱人在一线但家里没有人感染的生活经历安慰大家,对于有的居民因为没有消毒水、酒精消毒而恐慌的问题,她给大家分享了开水消毒、漂白水消毒、电熨斗消毒、电吹风消毒等小妙招,大家的焦虑情绪也得到缓解。她还鼓励大家用唱歌来转移注意力,缓解恐慌情绪,当然前提是不要影响到邻里。
梅喜萍在坚持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,十分注重弘扬正能量,关心关爱弱势群体。对于参与志愿活动有突出贡献的居民,梅喜萍将事迹分享到群里,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,获得居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,增进彼此紧密团结。对于疫情期间从医院回来的病人,梅喜萍一方面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关心,另一方面劝说邻里“将心比心的、设身处地”,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,多体会对方的难处,多互相帮助,做到情暖人心。
梅喜萍拒绝唱高调,也没有高大上的宣示,却在细腻和温柔之中透露着雷厉风行、独当一面的胆量和气魄。在志愿服务期间,她也面临个别居民的不信任和质疑,她明确表示:“现在大家是命运共同体,我做这些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伟大,而是对社区负责,对楼栋负责,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”。楼栋党支部团队的认真态度和辛苦付出,让居民们从一开始的不信任,到后来得到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,甚至有居民主动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。提起她的党支部团队,梅喜萍说:“他们特别辛苦,我要特别为他们点赞,我会把他们的事迹讲给我们的学生听,我们学生如果知道这些事儿一定会很受教育和鼓舞的”。她始终不忘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制度中倾注温情与关爱,在疾病与心理疫情的应对中兼顾情感与理性,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,切实做到了“还社区一个安全,还大家一个平安”!
|